有個問題: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八年,不上不下,不漲工資也不辭退,感覺是在浪費時光,怎么辦?
有個高贊回答道出了答案:
入職8年沒有升職加薪,肯定是能力問題;不開除你,是公司覺得你還有利用價值,不想離職的話,就做好自我剖析,查缺補漏,實現自我增值。
這也正是很多職場人面臨的狀況,工作多年卻不增值。年年都期待著升職加薪,卻從未實現。
拿著一成不變的收入,只能在公司里混日子;而沒有了斗志的你,越來越得不到重用。
不甘平庸又無可奈何,這樣的困局困住很多職場人,深陷其中又無法動彈。學會如何破局,讓自己持續增值,是每個職場人的必修課。
為什么你工作多年卻不增值?
1、蝸居舒適區,喪失斗志
《安家》中,因受不了公司的降薪政策,徐文昌和房似錦攜手創業,還帶著舊同事一起奮斗。
同事魚化龍權衡利弊之后,選擇繼續留在靜宜門店當店長??傻却膮s是公司的免職通知,瞬間又變回小職員。不僅如此,他還被新店長處處針對,直言如果不好好干,第一個就將他淘汰。
本來有機會“魚躍龍門”,卻安于現狀,不愿意出去闖一闖。這是很多職場人的現狀,追求穩定,在舒適區里“溫水煮青蛙”。
《奇葩說》中,寇乃馨說: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百分百穩定的。
公司發展瞬息萬變,所謂的穩定隨時可能被打破,而職場生涯,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
長期蝸居在舒適區的你便會裹足不前,工作熱情消失殆盡。一個沒了斗志的職場人,工作十年,二十年甚至更多,都不會增值。
2、技能單一,又不夠專業
之前有個同事老趙,在會計崗位上一干十幾年,而同期入職的同事很多一直升職加薪往上走。
別人努力考證學技能的時候,老趙考了兩次就放棄了,到后來只會編憑證、整理單據的基礎工作。
所以,盡管老趙兢兢業業那么多年,還無法增值,那是因為他只會一項技能。
管理學大師彼得·德魯克所說:如果你的工作,別人只要花時間花精力,就遲早能完成,那你充其量是個體力工作者。
同是體力工作,有些人卻能做出不一樣的成績。
近日,武漢市郵政管理局授予36名快遞從業人員快遞工程專業助理工程師資格,這是武漢首批擁有快遞專業職稱的人員。
干好快遞也能評職稱,這是對專業能力的認可,同時也可以看出就算是技能單一,只要夠專業也能在職場中往上走。
3、立下無數目標,卻從不行動
有個網友總結自己職場順利的原因,是“想一出是一出”的行動力。
最開始,他想從事人力資源,就馬上報了班學習,結果同學介紹他去一家企業做人力資源主管。
后來,他決定要考人力資源管理師,經過充分準備也一次性考過了,沒多久他又升職為人事經理。
他認為職場最重要的是:“不管三七二十一,主意出來大體覺得靠譜,先干起來?!?/span>
而很多職場人缺的就是這樣的行動力,他們短期規劃、長期規劃、各種目標制定得完整又詳細,卻始終不行動。
職場之路說一尺不如行一寸,光想而不行動的人,也無法增值。
職場中,如何不斷增值?
1、適時跳槽,讓市場助力增值
吳曉波的助手曾寫文提到一組數字:
8個月:打醬油階段,除非有客觀理由,這個階段離職會被視為穩定性差。
18個月:這是跳槽時間的下限。
48個月:是跳槽的黃金期,此時職位或薪水不理想就應該跳槽。
72個月:是跳槽的紅線,如果你還沒有得到高幅度的升職加薪,這份工作將給你帶來的只有傷害。
可以看出,不會擇時跳槽,不僅不會增值,反而會阻礙職業發展。
有個職業規劃師講述了自己的經歷:
在他工作的第5年,部門招了個新員工,安排讓他帶教。他指導了徒弟一段時間后發現,徒弟的經驗和能力都不如自己,可工資卻高出自己不少。后來,他做好充分準備跳槽后,月薪才超過徒弟的工資。
他發現了一個真相:職場人的薪酬只有在面試時,才會被公司以市場價評估,內部調薪很大比例是看公司預算和平均工資。
適時跳槽,是為了尋找合適的平臺。在這樣的平臺,你的能力才會得到正視,你才能憑實力在職場一直前進。
2、打造永遠有plan B的能力
朋友小朱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咨詢公司當顧問,和她對接的都是客戶公司市場部的中層干部,是精英中的精英。
在服務過很多客戶,看到精英在職場如何拼搏之后,她終于看清一個真相:要想持續增值,就必須成為能解決實際問題、肚子里有貨的行業領域專家。
為了把自己打造成行業專家,她跳槽到一家公司,負責整條業務線。公司沒有安排任何人帶教,她就向每一個可能的人偷師,向助理學、向乙方學、甚至向實習生學。在無窮無盡的煎熬中,她終于成為專業人士。
第二次,她跳槽到互聯網行業,而這個行業最大特點是永遠在變化,可她卻游刃有余,可以隨時接受挑戰。
從職場新人到不懼任何挑戰,她憑借的就是一項能力,一項永遠有plan B的能力。
有個網友說一句話很有道理:公司永遠不會辜負有實力的人。你要做的就是在崗位上深挖讓你有plan B的技能,然后刻意練習,把自己打造成領域專家。
3、培養成長性思維,終身成長
《我是余歡水》中,余歡水連續5個月業績不合格,每天都在假裝努力。赴妻子家宴遲到,編謊說是單位開聯歡會。他用便宜紅酒冒充高檔紅酒送禮,結果被發現是低價酒。
自甘平庸卻還要裝體面,不思進取還要裝努力,很多人就是這樣,看不清自己。
《終身成長》中提到了兩種思維模式:
固定型思維,他們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改變現狀,所以只能用謊言麻痹自己。
成長型思維,他們對現狀進行準確評估,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,并積極尋求改變。
那些工作多年而不增值的人就是被固定性思維限制住了,他們認為自己不行,沒機會,而且放棄了掙扎。
要想職場增值,就必須激發自己對成長型思維的認知,并且用來面對自己的職業生涯。
書中也介紹了培養成長型思維的三個建議:
首先是接納,就是要認清現狀,承認你的職業狀態,接受你已經不思進取了。
其次是覺醒,要時刻清醒地知道你的思維模式,不要再陷入固定型思維,比如“你不要再混日子了,要積極尋求改變了”等。
然后是行為,你要去行動起來去逐漸地改變,比如,你需要學習一項技能,那就開始吧。改變最好從尋找亮點開始,從亮點出發是改變自己最有效的方法。
職場人持續增值的欲望必須由內而外,發自內心的強大愿望,這樣的改變才有持續性。成長性思維能幫助每個人改變心態,在工作中會有更多的積極情緒。
職場之路原地踏步或者一直在走下坡的人,最根本的還是實力不夠。要想升職加薪,持續增值,就必須錘煉能力。
《刻意練習》告訴每個人:通過專注于目標進行刻意練習可以成為專家。
擺脫平庸思維,每個職場人都可以成為精英。